WFU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把時間當作朋友



讀者:王姿文


開始關注李笑來,源自其七年就是一輩子的演講,還有學習學習再學習的網路文章。很巧的是,前一陣子羅輯思維不只是微信公眾號的文章,甚至連書店中也出現了李笑來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免費線上版連結)。



本書集結了李笑來在 2008 年左右寫的文章。



適合閱讀的對象


  1. 覺得自己總是沒時間,常在「瞎忙」,希望能更好的安排時間。
  2. 覺得隨波逐流,希望生活能更有目標,拿回生活的主控權。
  3. 常被淹沒在自卑的情緒中。

簡單的說,就是無法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心智、大腦與情緒的人們。而本書的概念,就是說明如何通過控制自己,來與時間做朋友。

但如果是那些已經能把生活打理得有聲有色的人們,跳過這本書也無傷大雅。

以下整理一些有趣的觀點:



精確感知時間



 時間統計法 

提到俄國昆蟲學家/數學家柳比歇夫 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Любищев,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所創之「時間統計法」,藉由記錄每個事件的開銷時間,進行統計分析,來改進時間分配,並計劃未來事務,提高時間的效率。

相較於一般只記錄結果與內容的行事曆,這種時間—事件日誌(event-time log),記錄的則是生活的過程。透過如此訓練,久而有之便能漸漸感知到時間的流逝。

所以李笑來的觀點是,既然不可能管理時間,那便試著藉由了解自己,瞭解並感知時間,讓自己的行為與時間相配合,才能真正和時間做朋友。



 時間帳本 

於是便可以以記帳的方式,和日常記賬一樣,將每日的時間開銷做成帳冊。

如此一來,除了在每天醒來後,便會自動在腦中規劃出一整天的時間,更可進一步製作時間預算。

只是在製作預算時,一定要有留白的時間,一來以備不時意外之需,二來適當的休息,才能以更好的狀態走更長遠的路。



 稀缺對策 

只是和金錢一樣,時間有其稀缺性,所以權衡每個任務的重要性,並從中取捨選擇,就成了重要課題。只是重要與否的標準,在於其是否有助於近遠程目標的達成。

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你的目标的实现有益。然而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紧急的标准却没那么容易,因为你总是觉得每一个都很紧急。.......真正紧急的事儿少之又少。不信你就尝试着把所有你觉得紧急的事儿延迟一段时间再处理......你就会明白那些事儿实际上都没有那么紧急。 
所以,你只需要一个判断标准就够了:这事儿是否真的重要......真正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而已 -- 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又或者可以試著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出,思考做完這些事後,真能增加生活的幸福與快樂? 然後優先做那些不需要藉由和他人比較,就能感到幸福快樂的事。




 多工策略 

經濟學的根本目的,在於研究如何讓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也就是所謂的使用效率。提高時間使用率的方法除了審慎選擇外,另一個就是同時做兩件事。其訣竅在於:
  1. 其中一件事最好是機械式的工作
  2. 另一件事不需要耗費大量腦力
  3. 兩件事最好都是值得花時間投資的
最好的例子像是:在健身房邊運動(機械式活動)邊聽廣播(不需大量動腦)。



 關於思考 & 學習 

所谓的脑力活动往往可以粗略地分为:输入信息(阅读、观察),处理信息(思考),输出信息(记录、写作、创作、分享、教授)。大多数情况下,思考往往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尽管通常人们认为更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思考需要刺激,而最好的刺激,就是不停地输入信息。

透過閱讀可以突破個體從「體驗」或是「試錯」的各種侷限,進而得知他人的想法與經驗,不只跨越個體的限制,更超越時空與種族。只是除了「試誤」、「觀察」、「閱讀」之外,「(正確)思考」才是真正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



所謂運氣與證明


Luck is what happens when preparation meets opportunity.
所謂幸運就是在準備好的時候,機會來了。
Seneca

在對的時間,把對的事情做好,然後被對的人看到。

通常騙子在行騙時,便是要獵物相信「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一但相信機會「不可多得,不容錯過」,便會在壓力下做出非理性的選擇。

但其實在還沒準備好時,根本不存在什麼機會,機會隨時都有,真正的關鍵在於是否已經準備好?當萬事俱備時,隨時隨地都是確切且可以把握的機會。

所有的傻逼都是自证的

出色的人不需要證明,別人自會看到;平庸的人也無需證明,別人同樣看得到。出色的人如果仍然要刻意證明,只會招致小人妒忌,平庸的人如果想盡一切辦法證明自己的不凡,那麼大家看到的只會是個小丑罷了。



和時間做朋友


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 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不知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那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

這部分提到了一個沒做好準備的迴圈:

沒有預留足夠時間做準備 —>面對最後期限感到焦慮—> 注意力分散,效率低下—> 時間更緊迫—> 更加焦慮.......

這些人便成為時間的敵人,有的還以為自己在和他人競爭,殊不知他人只是提前了準備的起點,才能將時間當作朋友。畢竟一個人在某方面能力有多大,幾乎來自於在那方面提前多久進行準備。

不只是能力,靈感也是,靈感不會無端出現,說穿了其實只是平時的累績,等到量變成為質變後,在某個瞬間突然迸出其光芒。



後記


  1. 在寫作風格上非常口語,好讀但是篇幅顯得略長......沒有興趣的話,或許參考這篇簡單整理就可以了(自以為XD)

  2. 羅胖的跨年演講 -- 時間的朋友相比,羅胖「做一件有價值的事,一直做,做到等待時間的回報」著重在 市場價值 與 堅持死嗑,而李笑來這本「把時間當作朋友」則強調 自我成長 與 時間本質 的探討。
     (如:所謂「朋友」就是願意花費時間在他身上的人、「能力」就是提前多少時間做準備......)

  3. 其實裡面印象最深的是將 時間管理 比擬作 財務規劃 的構想,相當貼切。

  4.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會以「有意識的生活」來做註解。而以作者的說法,則是「一切全靠累積 + 越早醒悟越好」。

  5. 希拉蕊有云:優秀的領導,是能把人們帶到想去的地方,而卓越的領導,是能把人們帶到應該去,但沒想過要去的地方。......那麼領導是否能以學習來替換?

  6. 書中有一段在黑成功學,挺有趣的,有興趣不妨可以參考一下延伸閱讀:劉仰的 有一種毒藥叫做成功現代社會的愚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