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香港現今的舞蹈產學現況



作者:王姿文


表演藝術論壇的第二場演講,是城市當代舞蹈團創辦人兼藝術總監 -- 曹誠淵博士所談到專業舞者的培訓與機遇。


(c) ccdc


所謂專業教育



現代社會分工漸漸精細化後,專業的概念漸漸產生。當代學校教育,便是以專業技能為導向來訓練學生。只是如今在學校專業訓練後,雖說不一定要用該專業來謀生,但市場上是否能提供足夠的需求?


因此本次演講的重點,便是這群舞蹈出身的專業人員,如何在社會上走出一片天。



香港舞蹈訓練



大陸黨中央會有固定預算,調撥經費給各個地方,用於演藝人才培養,舞者多在從小訓練後,被分配各個表演單位,他們從小學習就為了成為舞者,因此不存在所謂找工作的問題。


但台灣與香港的情況卻大不相同,是上了大學才開始接受藝術訓練,或像是雲門舞集的部分舞者,有的是在後來起心動念,才進入這條不歸路,決定半路出家走入這一行。


在表演藝術體系上,香港和台灣較為相似,只是台灣什麼都比香港早一步,無論是雲門、文建會、或是各大學的舞蹈系,皆比香港早創立。香港唯一的舞蹈系,來自於1984年創立的香港演藝學院,相較於台灣有6所大專院校,香港專業舞者的培訓雖少,但也足夠。


香港演藝學院的舞蹈系所,每年畢業生約有四十餘人,但香港只有三個立案的大型專業舞團,畢業生的出路便成了問題,他們必須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到行內或行外的出路。


僧多粥少之下,有些有才華的人便在外面自立門戶,自行建立中小型舞蹈團,曹博士覺得這些年輕舞團,正代表了香港當代舞蹈的活力與精華所在。



香港舞蹈特色



香港舞蹈所呈現的樣貌,受到社會現況的影響,大致上可以呈現了:快、輕、冷、銳等特色。



香港舞蹈的特色就是快,反映了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每天變化快速,海量資訊衝擊下,年輕人思緒也很快。一有點子就要趕快將之化為作品,一旦慢了一步,便有可能過時。



相較於台灣較多沉重而深刻的表演,香港的演出則顯著輕巧,較少深刻地去挖掘一個題材,更多的是以多種面向,來看一個事物的各種面貌,提供觀眾更多元的角度,體會周遭的事物。



或許是因為回歸的歷史,讓香港在認同上,沒有一個堅定的立場,反而更像一個冷眼旁觀者,靜靜審視著這個世界。



則意即不喜歡人云亦云,有時候各式無俚頭的呈現,正反映了香港人喜歡語不驚人死不休,希望彰顯獨特性的特色。


正是這些元素,形塑了香港當代舞蹈的面貌。



香港迪士尼的衝擊



迪士尼進駐香港,讓香港的舞蹈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為薪水高(為外面舞團的兩倍),且工作簡單(不需要太專業的訓練即可跳),迪士尼一開始吸引了許多舞蹈人才進駐,造成人才的匱乏。沒想到過了一陣子,這群舞者又回歸舞團的懷抱,因為歡樂的嘉年華演出,對這群專業舞者來說,實在太悶太無聊了。


對於那些對舞蹈報有熱忱的專業舞者,比起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動作,倒更希望能面對不同的挑戰,藉由不同的創作與表達,讓生活更加發光發熱,更加精采。


於是乎香港迪士尼便成了香港舞者的後花園,要是在在前鋒舞團衝撞得太累了,便來後花園休息一下也無妨~ :D



關於教育



最後曹博士語重心長地提到:雖然大學的教育無法保證未來的路,但希望能通過其專業訓練,能讓學生更加認識自己、享受學習的樂趣,以期在畢業後能夠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



後記



雖說架構有些鬆散,但這是個將社會、教育、與產業結合的精彩分享。


結論應該就是,要解決出路的問題,要不就像迪士尼那般,建造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建設來治標,要不就在專業教育中,加入更多核心能力的訓練,讓教育的面向更加多元寬廣。


我想這應該不只侷限於舞蹈,很多產業也都如此。


只是光靠教育真的辦得到嗎?


相關討論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