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311地震改變了什麼? (上)



作者:王姿文


311 地震對於日本社會無疑是個巨大的衝擊,前陣子新思惟之友所發起絕版書復活的選對顏色就暢銷就是一本關於 311 地震後,對於品牌與顏色的改變。


而此次的切入點在於 311 地震後對於建築的改變。市面上的書籍有建築の大転換,台灣翻作建築大轉換,強國版在多看閱讀翻則很精簡地譯作反建築。這是一本伊東豊雄與中澤新一針對建築界的談話。伊東豊雄是 2013 年普立茲克獎 (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得主,高雄世運、臺中歌劇院、臺大社科大樓、臺北文創大樓,都是伊東豊雄的作品;中澤新一則是以建築的倫理學著名的思想家。本書探討從 311 後的建築,反思現代建築的意義、與社會與自然的關係、還有建築師的角色與責任。


但這次不是要說書,而是要從金澤 21 世紀當代美術館的3.11以後の建築特展說起。






みんなの家 (大眾之家)


建築設計模型 Photo: http://itojuku.or.jp/blog/199

對於災民的臨時住所,呈現出來的不是帳篷或鐵皮屋,看到的是建築師們紛紛來到一線,以伊東豊雄為首組成「帰心の会」組織,利用當地建材,聽取災民的建議,回歸建築本質,建造一個能讓居民們互相取暖,並交流「如何重建未來住所」的地方。因此,建築的設計不會是一間間分隔的房間,相對的,眾人可以輕易來到共同交流的公共開放空間,這些建築也因此叫做「Home-for-all」。如今如此建築在災後已有 11 座,建造於災區附近的商店街或漁港旁,可以當作居民聚集、孩子們玩耍、產業重建等NPO團體的據點所在。


實際成品  Photo 新建築雜誌 JA 88 WINTER, 2012 Japanese Architecture


延伸閱讀 (日文):


Home-for-all (有英文版)
大眾之家的設計演變
內部構造圖片例



災後的活動


在 Archiaid 中,收錄了各式各樣震災後的重建與努力,其目標與在於災難重建、文化教育與震災教育。


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紙建築


其中最讓我驚嘆的是PPS (Paper Partition System),從第一代 PPS1 於 2004 新潟県中越地震便開始應用於震災上,隨著往後於 2005 福岡市、 2006 藤沢市地震所使用的 PPS2、PPS3,如今發展成第四代 PPS4 ,其特點在於原料取得簡單(只需要紙筒、布、迴紋針)、易組裝、有隱私、可結合蚊帳,當時在 50 餘所在隔出了 800+ 單位,在災民收容上發揮了巨大的功能。




使用紙來搭建的例子還有紐西蘭的紙筒教堂,除了暫時取代受到地震重挫的大教堂那宗教心靈支持的功能,更可當作個臨時的避難所,可收容 700+ 人。如今此教堂已成為觀光景點之一。


(c) Bridgit Anderson

(c) Bridgit Anderson

(c) Bridgit Anderson


產業文化重建


地震震垮的不只是家園,更有當地的歷史文化與對土地的記憶與情感,因此,在災區重建的同時,各式各樣文化傳承教育、與震災變如火如荼的展開。像是牡鹿漁師學校活動,甚至與學界結合,與東北大學合作,舉辦復興山水学論壇,討論地域型復興住宅、與產業復興等議題。





記憶重建


每次大災難,災民不等程度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是個需要面對的問題,因此開始有許多關於地圖模型復原的展覽,NHK也曾針對此製作了相關特輯 ふるさとの記憶 (故鄉的記憶),緬懷過去的回憶。


ふるさとの記憶 (故鄉的記憶) 展覽會場 (c) http://www.losthomes.jp/ichinoseki/


震災教育


日建設計繪製之避難地形時間地図,從生存、生業(工作)、生活(遷居)等面向,分析了當下避難所需時間、如何縮短避難時間(畢竟有許多老人家不一定能如此快速的移動)、政府建設所需花費等內容,當作復興重建的參考。此時便可看到資訊設計在社會上站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令人拜服的繪製影片:逃げ地図(宮城県気仙沼大谷本吉地区)逃げ地図(宮城県気仙沼市唐桑大沢地区)逃げ地図(宮城県南三陸町長清水地区)



延伸閱讀 (日文):


災後重建集大成 -- Archiaid (有英文版,但還是建議看日文版)
Disater Relief Project (坂茂建築設計各式各樣用紙筒造成的賑災建築)
Paper Partition System (即使看不懂日文也可看圖:D)
東北牡路半島之重建資源牡鹿漁師学校(要先按enter才能點進去)
「失われた街」模型復元プロジェクト (也有英文版 Lost Home Project)
避難地形時間地図 (通称:逃げ地図,有簡體中文版,但那只是關於日經設計的介紹,相關資訊還是詳見日文版.....)



待續......